本文目录一览:
当前时代,信息泄露有多恐怖!
恶意程序、各类钓鱼和欺诈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同时黑客攻击和大规模的个人信息技术窃取频发,与各种网络攻击大幅增长相伴的,是大量网民个人信息的被技术性窃取与财产损失的不断增加。目前信息安全“黑洞门"已经到触目惊心的地步,网站攻击与技术窃取正在向批量化、规模化方向发展,用户隐私和权益遭到侵害,特别是一些重要数据甚至流向他国,不仅是个人和企业,信息安全威胁已经上升至国家安全层面。
其中有两个真实案例:“琼女郎”俞小凡被骗800万元。俞小凡2013年12月18日接到诈骗电话,对方自称是“上海公安”,指控俞小凡涉及诈欺案件,必须监管其账户存款,要她将存款转到指定账户,俞小凡立刻乖乖照做。透过网络转账总共汇款6次,金额高达800万元人民币唯遭遇电信诈骗,被犯罪嫌疑人骗走人民币21万余元。汤唯事后已向松江警方报案,目前警方已介入调查。松江公安确实接到汤唯自称“被电信诈骗21万余元”的电话报案,并介入调查。
对于我们日常生活中有以下危害:
一.垃圾短信源源不断
二.骚扰电话接二连三
三.垃圾邮件铺天盖地
四.冒名办卡透支欠款
五.案件事故从天而降
六.冒充他人要求转帐
七.帐户钱款不翼而飞
八.个人名誉无端受损
身份信息被窃取会被人利用,被人拿去作各种会员卡登记,然后被二次卖出,从而更广泛泄露;身份证绑定的账户有可能会遭受损失,某些审核不需要身份证传真件就可开通的金融应用中被人冒用,然后被用于非法借贷;非法分子可以会利用身份证号码、姓名、银行卡号、预留手机收到的验证码在支付宝、财付通等第三方支付平台上注册并开通银行卡的快捷支付来套钱。比如有人利用身份证号上的信息进行诈骗或者敲诈的行为。伪造身份证去银行开户,然后再进行虚假信息诈骗,让受害人把钱汇到这个账户。
暗网与互联网的区别联系
互联网是一个多层结构,“表层网”处于互联网的表层,能够通过标准搜索引擎进行访问浏览。“暗网”通常被认为是“深网”的一个子集,显著特点是使用特殊加密技术刻意隐藏相关互联网信息,深网中的内容无法通过常规搜索引擎进行访问浏览。
暗网因其与生俱来的隐匿特性,现在被不法分子广泛运用于网络犯罪。从个人行为的网络黑客窃密、数字货币交易、私售非法禁售物品到国家意志的间谍行动,都依托暗网的隐匿服务。
因此暗网的存在对防范新型网络、经济、危害国家安全等犯罪行为提出了严峻挑战,特别是公安、国安部门在查处犯罪时追踪溯源方面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暗网因其巨大的危害特性也被列为新型网络威胁之一。
暗网的由来
互联网的深度远远超出了在搜索中可以轻松访问的表面内容,我们日常所使用的互联网仅仅是冰山一角,其他还没有被传统搜索引擎索引的内容统称为深网。深网的深处被称为“暗网”(Dark Web)。
暗网是由美国军方发起的一个科研项目,并于2003年开始实施,就是著名的Tor(洋葱路由器的简称)项目。其研发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互联网用户提供隐藏自身身份的服务,正是由于这一特性,造成了暗网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可以用于正常的保护互联网用户的隐私,另一方面也可以被不法分子用户隐匿犯罪痕迹或者从事其他恶意行为。
()问题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公害到底是
毒品问题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公害。
国际禁毒日是在1987年确立的,目的是引起世界各国对毒品问题的重视。到现在,毒品泛滥已成为当今世界最严重的公害之一,有研究表明,近年来毒品问题出现了下面这几种新趋势:
1、一是,发达国家吸毒人数 居高不下,发展中国家吸毒者不断增加。
2、二是,女性吸毒者增加,而多数又处于育龄期,她们下一代的健康令人担忧。
3、三是,初次吸毒者年龄降低,青少年吸毒人数增加;四是,毒品来源多样化,查禁难度越来越大。
扩展资料
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专家安杰拉·梅曾表示,全球禁毒形势面临几大挑战。
第一,一类被称作“新的精神活性物质”的新型毒品,在全球快速广泛传播。这类毒品是模仿传统毒品如大麻、可卡因效果的合成化学物质,对健康危害相对低于传统毒品,在许多国家属于合法,危害性被低估。
第二,全球鸦片供应不断增加,而全球吸食最广泛的毒品之一海洛因主要是从鸦片中提炼而来,“这意味着全球会有更多的海洛因”。
第三,近年出现了主要使用数字货币比特币进行毒品交易的“暗网”,使得禁毒执法难度更大。
此外,尽管国际社会已一致同意将生产和运输毒品定为非法,但部分国家和地区近年对大麻生产、销售、流通等进行合法化管理,引起国际上很大争议。
目前,毒品问题依然对国际社会构成极大威胁,国际禁毒任务持久而艰巨,各国需要继续努力,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毒品的侵害。
参考资料来源:cctv新闻频道-近年来毒品问题出现的新趋势
进暗网判多久?
进暗网判多久是根据罪名的严重程度,一般是十年以上,建议不要进暗网,做一个守法的公民。
由于暗网内容无国家监管需要注意参考国务院颁布的《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第十五条规定内容:不得制作、复制、发布、传播含有下列内容的信息:
(一)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
(二)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颠覆国家政权,破坏国家统一的;
(三)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
(四)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
(五)破坏国家宗教政策,宣扬邪教和封建迷信的;
(六)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
(七)散布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或者教唆犯罪的;
(八)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
(九)含有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其他内容的。
身份证号码和手机号码同时泄露会不会有什么危险
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
1、遭遇电信诈骗、网络诈骗或接到骚扰短信和电话。信息时代,大数据在方便生活的同时也增加了信息泄露的几率,网络诈骗、电信诈骗等黑灰产业链早已不像从前那样“漫天撒网”。
例如,你刚购买了机票,就可能会收到短信通知“航班取消”;网购退货诈骗,不法分子可以准确地说出你购买的商品和姓名、电话、地址等详细信息……基于个人隐私信息实行的精准诈骗,让骗子们屡屡得手,消费者不断遭受经济损失。
2、账号密码被窃取,造成财产损失。一些用户在不同的平台设置了相同的账号密码,一旦一个平台密码被泄露,导致多米诺骨牌效应,不法黑客可以轻而易举获得其他网站上的帐号信息,甚至链接钓鱼网站,窃取银行账号密码或诱导支付。
3、遭到恐吓威胁、敲诈勒索。在频繁曝出的酒店数据、快递订单数据、母婴数据泄露事件中,也有“暗网”的身影。所谓暗网,就是一个互联网的“地下黑市”,通过隐蔽的网络实现互联网的匿名交流和沟通。不法分子往往利用暗网售卖从企业平台窃取的数据,进行精准的敲诈勒索等违法犯罪活动,以此谋取暴利。
4、身份被冒用,个人名誉受损。泄露身份证号码,他人可以用来注册一些不良的,甚至是违法的网站账号,造成个人征信受损。
扩展资料:
个人信息泄露的渠道
社交软件:通过社交软件和网友互动时,可能在无意间泄露自己的个人信息;
个人简历:在网上投递简历后,有可能泄露详细个人信息;
各类单据:如机票车票、快递单、商业单据、水电费账单等,都可能导致个人信息泄露;
注册登记:在一些非正规网站或应用软件上实名登记后,个别网站人员可能泄露客户信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个人信息泄露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电子银行网-姓名、手机号、身份证号同时泄露会有什么后果?
正常人登录暗网违法吗
登录不受国家法律网络行为,就是一种违法行为,而这种行为也注定不受国家法律保护。暗网是一个只能使用特别软件,同时拥有着专业授权,甚至于技术比较高明可以对计算机进行特殊处理的人才能进入。
根据专业研究表明,暗网中统统都是一些不能见人的事情,比如色情、黑市、毒品甚至于包括人口买卖,某些失踪人口可能和暗网有着莫大联系。早在2017年,湖北荆门公安干警们就破获过通过暗网盗刷境外信用卡的犯罪团伙,可以说里面充斥着大量的犯罪。
“暗网”成为滋生犯罪的温床
2018年9月,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人民法院公开宣判了萍乡首例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被告人通过“暗网”购买公民信用卡信息,然后绑定手机支付, 盗刷信用卡获取非法利益。法院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判处两名被告人有期徒刑,并处数十万元罚金。
因访问匿名性、信息加密性和服务器隐藏性,“暗网”在2004年以后,很快成为不法分子从事违法犯罪活动的新渠道。除了进行违禁商品非法交易,色情、绑架、暗杀、暴恐等非法信息也极为丰富,甚至已成为恐怖组织活动的重要平台。
以上内容参考 人民网-警惕“暗网”盯上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