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什么叫门第观念
- 2、门第是什么意思?
- 3、江苏为什么叫乌衣门第?
- 4、“门第“一词的来源?
什么叫门第观念
门第观念
门第之称门户、门楣、门望等,即按照家族状况规定等级关系。广义的门第观念涉及社会各个阶层,例如所谓士、农、工、商“四民”;狭义的门第观念则仅指统治阶级内部,例如前文所讲庶族和士族。古代门第观念的影响深远广泛,无处不在,其中最为普遍、最具代表者,当数择偶婚配时的“门当户对”了。大致说来,唐宋以前更加严格,其后虽然稍趋松弛,但也没有根本改变。中国古代影响广泛的门第观念,是数千年来等级社会的深刻反映。
门第是什么意思?
门第的意思是指整个家庭的社会地位和家庭成员的文化程度等。
【拼音】[ mén dì ]
【例句】门第相当。
【近义词】家世、家族、世代
扩展资料:
门第的近义词
1、家世
【拼音】[ jiā shì ]
【解释】指一个家庭世代相传的关系及门第。
【近义词】门第
2、家族
【拼音】[ jiā zú ]
【解释】以婚姻和血统关系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组织,包括同一血统的几辈人。
【近义词】家属、眷属、家眷
3、世代
【拼音】[ shì dài ]
【解释】(很多)年代:那些格言不知流传了多少世代。
【例句】世代书香。
江苏为什么叫乌衣门第?
江苏之所以被称为乌衣门第,是因为在江苏南京秦淮区有一个乌衣巷,这里是东晋时期丞相王导、谢安等名门世代居住的地方,后来人们就用“乌衣门第”指一些名门望族,而江苏也成为“乌衣门第”的发源地。
“乌衣”指的是黑色的衣服,东晋时期,居住在乌衣巷的王晋两家族人,都是身穿黑色的衣服,这样是乌衣巷的由来,“门第”指的是古代的家族,一些权贵之家就被称为“高门”,也就是所谓的贵族阶级。
历史沿革
乌衣巷历史悠久。据志书记载,其名源于三国时期。赤壁之战,孙权刘备结盟大破曹军,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局面。当时在公元220年,曹丕称帝,国号“魏”,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国号“汉”,通称蜀或蜀汉。
公元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史称东吴,当年秋七月,孙权将都城由武昌迁南京,取“建功立业”之意,将秣陵改为建业。孙权是史上第一个建都南京的皇帝。当时,孙权的兵士们都是穿黑衣,驻军之地就称为乌衣营。
公元280年,晋军攻占建业,孙皓投降,吴亡,改建业为建邺(今南京市有一个区就叫建邺区)。
公元290年,晋武帝死,皇上和诸王争夺权力,互相残杀,酿成八王之乱。公元307年,晋怀帝司马炽任命琅邪王“司马睿”为安东将军,管理扬州、江南等地,公元317年,当时的皇帝司马邺被俘,西晋灭亡。次年,司马睿被推戴为皇帝,定都建康(今南京)。
司马睿之所以能立足于建业,顺立重组政权,使晋王朝得以再延,系得力于王导的谋划和周旋,以王导为代表的王氏家族和以谢安为代表的谢氏家庭都居住在孙吴乌衣营旧址,此时的乌衣营已改称为“乌衣巷”。
“门第“一词的来源?
【门第】这个词由来已久。门,原指大门,第,原指房屋(宅第)。
过去人们家庭等级、富裕程度、社会地位等,完全可以通过他们家大门和居住的房屋看出来。因此【门第】借指家庭和成员的地位、家庭条件、家庭出身、家居现状等。百度百科对这个词的词义解释并不是很准确,百科对这个词的来源记载我们无法考证,据说这个词的出处是《魏书·世宗纪》:“而中正所铨,但存门第,吏部彝伦,仍不才举。由此看,这个词在中国至少已经使用了1400--1600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