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如何清除木马病毒?
- 2、假设电脑有病毒木马,手机开热点给电脑,手机会中木马吗
- 3、电脑中病毒木马了,烦,经常弹出星星热点等等,还有就是网页主页也修改不了,求大神指导下怎么办?
- 4、木马知识
- 5、wifi会中病毒或木马吗
- 6、网管如何清除内核级的木马病毒
如何清除木马病毒?
目前网络上最猖獗的病毒估计非木马程序莫数了,特别是在过去的2004年木马程序的攻击性也有了很大的加强,在进程隐藏方面,做了较大的改动,不再采用独立的EXE可执行文件形式,而是改为内核嵌入方式、远程线程插入技术、挂接PSAPI等,这些木马也是目前最难对付的。本期就教你查找和清除线程插入式木马。
操作步骤:
1.通过自动运行机制查木马
一说到查找木马,许多人马上就会想到通过木马的启动项来寻找“蛛丝马迹”,具体的地方一般有以下几处:
1)注册表启动项:
在“开始/运行”中输入“regedit.exe”打开注册表编辑器,依次展开[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和[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查看下面所有以"Run"开头的项,其下是否有新增的和可疑的键值,也可以通过键值所指向的文件路径来判断,是新安装的软件还是木马程序。
另外[HKEY LOCAL MACHINE\Software\classes\exefile\shell\open\command\]键值也可能用来加载木马,比如把键值修改为“X:\windows\system\ABC.exe "%1"%”。
2)系统服务
有些木马是通过添加服务项来实现自启动的,大家可以打开注册表编辑器,在[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Runservices]下查找可疑键值,并在[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Services\]下查看的可疑主键。
然后禁用或删除木马添加的服务项:在“运行”中输入“Services.msc”打开服务设置窗口,里面显示了系统中所有的服务项及其状态、启动类型和登录性质等信息。找到木马所启动的服务,双击打开它,把启动类型改为“已禁用”,确定后退出。也可以通过注册表进行修改,依次展开“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Services\服务显示名称”键,在右边窗格中找到二进制值“Start”,修改它的数值数,“2”表示自动,“3”表示手动,而“4”表示已禁用。当然最好直接删除整个主键,平时可以通过注册表导出功能,备份这些键值以便随时对照。
3)开始菜单启动组
现在的木马大多不再通过启动菜单进行随机启动,但是也不可掉以轻心。如果发现在“开始/程序/启动”中有新增的项,可以右击它选择“查找目标”到文件的目录下查看一下,如果文件路径为系统目录就要多加小心了。也可以在注册表中直接查看,它的位置为[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Explorer\Shell Folders],键名为Startup。
4)系统INI文件Win.ini和System.ini
系统INI文件Win.ini和System.ini里也是木马喜欢隐蔽的场所。选择“开始/运行”,输入“msconfig”调出系统配置实用程序,检查Win.ini的[Windows]小节下的load和run字段后面有没有什么可疑程序,一般情况下“=”后面是空白的;还有在System.ini的[boot]小节中的Shell=Explorer.exe后面也要进行检查。
5)批处理文件
如果你使用的是WIN 9X系统,C盘根目录下“AUTOEXEC.BAT”和WINDOWS目录下的“WinStart.bat”两个批处理文件也要看一下,里面的命令一般由安装的软件自动生成,在系统默认会将它们自动加载。在批处理文件语句前加上“echo off”,启动时就只显示命令的执行结果,而不显示命令的本身;如果再在前面加一个“@”字符就不会出现任何提示,以前的很多木马都通过此方法运行。
2.通过文件对比查木马
最近新出现的一种木马。它的主程序成功加载后,会将自身做为线程插入到系统进程SPOOLSV.EXE中,然后删除系统目录中的病毒文件和病毒在注册表中的启动项,以使反病毒软件和用户难以查觉,然后它会监视用户是否在进行关机和重启等操作,如果有,它就在系统关闭之前重新创建病毒文件和注册表启动项。下面的几招可以让它现出原形(下面均以Win XP系统为例):
1)对照备份的常用进程
大家平时可以先备份一份进程列表,以便随时进行对比查找可疑进程。方法如下:开机后在进行其他操作之前即开始备份,这样可以防止其他程序加载进程。在运行中输入“cmd”,然后输入“tasklist /svc X:\processlist.txt”(提示:不包括引号,参数前要留空格,后面为文件保存路径)回车。这个命令可以显示应用程序和本地或远程系统上运行的相关任务/进程的列表。输入“tasklist /?”可以显示该命令的其它参数。
2)对照备份的系统DLL文件列表
对于没有独立进程的DLL木马怎么办吗?既然木马打的是DLL文件的主意,我们可以从这些文件下手,一般系统DLL文件都保存在system32文件夹下,我们可以对该目录下的DLL文件名等信息作一个列表,打开命令行窗口,利用CD命令进入system32目录,然后输入“dir *.dllX:\listdll.txt”敲回车,这样所有的DLL文件名都被记录到listdll.txt文件中。日后如果怀疑有木马侵入,可以再利用上面的方法备份一份文件列表“listdll2.txt”,然后利用“UltraEdit”等文本编辑工具进行对比;或者在命令行窗口进入文件保存目录,输入“fc listdll.txt listdll2.txt”,这样就可以轻松发现那些发生更改和新增的DLL文件,进而判断是否为木马文件。
3)对照已加载模块
频繁安装软件会使system32目录中的文件发生较大变化,这时可以利用对照已加载模块的方法来缩小查找范围。在“开始/运行”中输入“msinfo32.exe”打开 “系统信息”,展开“软件环境/加载的模块”,然后选择“文件/导出”把它备份成文本文件,需要时再备份一个进行对比即可。
4)查看可疑端口
所有的木马只要进行连接,接收/发送数据则必然会打开端口,DLL木马也不例外,这里我们使用netstat命令查看开启的端口。我们在命令行窗口中输入“netstat -an”显示出显示所有的连接和侦听端口。Proto是指连接使用的协议名称,Local Address是本地计算机的IP地址和连接正在使用的端口号,Foreign Address是连接该端口的远程计算机的IP地址和端口号,State则是表明TCP连接的状态。Windows XP所带的netstat命令比以前的版本多了一个-O参数,使用这个参数就可以把端口与进程对应起来。输入“netstat /?”可以显示该命令的其它参数。
接着我们可以通过分析所打开的端口,将范围缩小到具体的进程上,然后使用进程分析软件,例如《WINDOWS优化大师》目录下的WinProcess.exe程序,来查找嵌入其中的木马程序。有些木马会通过端口劫持或者端口重用的方法来进行通信的,一般它们会选择139、80等常用端口,所以大家分析时要多加注意。也可以利用网络嗅探软件(如:Commview)来了解打开的端口到底在传输些什么数据.
假设电脑有病毒木马,手机开热点给电脑,手机会中木马吗
有可能会被传染木马病毒,不单单是木马病毒,还包括其它病毒,电脑中毒的话尽量不要连接网络,如果连接了网络不单单是这一台电脑会被传染,手机也会被感染,但是苹果手机到是没有遇到过
电脑中病毒木马了,烦,经常弹出星星热点等等,还有就是网页主页也修改不了,求大神指导下怎么办?
先尝试进控制面板,卸载星星热点等软件,重启电脑看是否还会自动重新安装这些软件,
如果仍然自动安装,那就开启杀毒软件全盘杀毒,看能不能清除掉病毒木马,如果不能,就试试用360系统急救箱,全盘查杀一下
如果还是清除不了,那就只能格式化硬盘,重新分区再安装操作系统了
木马知识
1、下载器病毒首次成互联网最大威胁
下载器病毒是近年来新出现的一种病毒类型。该类型病毒与木马不同,一般本身并不具备盗取用户信息等行为,而是通过破坏杀毒软件,然后再从指定的地址下载大量其他病毒、木马进入用户电脑,进而通过其他病毒木马实现其非法目的。
据金山毒霸全球反病毒监测中心统计,2008年上半年发现的新病毒中下载器病毒增长最为迅猛,已经成为木马的主要源头之一。
从上半年的10大病毒列表可以看出“机器狗”、“磁碟机”、“AV终结者”等病毒,其程序的主要功能是破坏电脑“保安”系统,利用各种手段破坏杀毒软件,然后启用另一个主要功能:疯狂下载多种多样的木马,由攻击发起者定制下载列表,可随时更新所下载木马的版本和数量。下载器和盗号木马的区别在工作重点不同,前者是手段,后者去实现入侵的目的。
下载器病毒可以说是病毒流程化入侵的第一步。一旦用户电脑遭遇下载器病毒入侵,通常电脑内将会发现几种甚至几十种木马,而且这些木马将几乎涉及市面上所有流行的在线游戏的盗号木马,危害非常严重。
2、第三方软件漏洞成病毒攻击热点
第三方软件,通俗讲既非系统本身自带的软件(含操作系统本身和自带的应用程序),其他包含应用类软件均可称为第三方软件;例如:QQ、Adobe Reader等。
第三方软件漏洞是指一些第三方软件,由于自身软件设计的原因,在他们提供给IE的组件上,存在一些漏洞,而这些漏洞会被黑客以及恶意网站利用;在用户浏览网页过程中,通过漏洞下载木马病毒入侵用户系统;进行远程控制、盗窃用户的帐号和密码等,从而使用户遭受到损失。
随着微软操作系统的安全性的日益加强以及用户对系统漏洞警惕性的提升,病毒已经很难再利用系统漏洞大施拳脚,而第三方流行软件的漏洞越来越多地被病毒利用。以Adobe Flash Player漏洞为例,Adobe Flash Player 9 .0.115 在播放恶意构造的swf时,会自动下载一个可执行文件并执行,而swf文件可能会自动下载一个病毒下载器并运行,然后再由这个病毒下载器下载其他预先指定的木马程序,危险指数非常高。
3、病毒与安全软件之间的对抗日益加剧
纵观08年上半年的一些流行病毒,如机器狗、磁碟机、AV终结者等等,无一例外均为对抗型病毒。而且一些病毒制作者也曾扬言“饿死杀毒软件”。对抗杀毒软件和破坏系统安全设置的病毒以前也有,但08年上半年表现得尤为突出。主要是由于大部分杀毒软件加大了查杀病毒的力度,使得病毒为了生存而必须对抗杀毒软件。这些病毒使用的方法也多种多样,如修改系统时间、结束杀毒软件进程、破坏系统安全模式、禁用windows自动升级等功能。
08年上半年,病毒与杀毒软件对抗特征主要表现为对抗频率变快,周期变短,各个病毒的新版本更新非常快,一两天甚至几个小时更新一次来对抗杀毒软件。
自07年以来,病毒流程化攻击的特点越发明显,而流程化攻击的重要一步就是对抗安全软件。病毒进入用户电脑后,首先终止安全软件的运行,使杀毒软件无法正常运行,进而下载大量其他病毒到用户电脑中,给用户的个人网络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4、 “老”病毒泛滥 “明星”病毒减少
近年来,类似魔鬼波、熊猫烧香、灰鸽子等重大恶性病毒,凭借其传播广泛、破坏性强等特点,迅速成为病毒“明星”,为广大电脑用户所“熟知”。然而随之而来的各大安全厂商的追杀,广大用户的喊打,很快这些“明星”病毒就会被打压下去,病毒作者也会面临身陷囹圄的危险。因此一些重大的恶性病毒出现的机会在逐步减少。而与此相对应的,单个病毒、木马只入侵几千台电脑,甚至只入侵指定的某个IP地址段内的电脑,虽然这类病毒的攻击范围很小,但针对性更强,而且由于同类病毒的总量庞大,因此破坏性也是不容忽视的。
下载器病毒的泛滥导致了一些“老”病毒枯木逢春。2008年上半年,病毒下载器数量猛增,这些下载器一旦成功进入用户电脑,大量的木马将蜂拥而至。在这些木马中,有很多是早在几年前就能被杀毒软件清除掉的老木马。但由于下载器在下载木马之前已经将电脑内的安全软件屏蔽掉,因此即使这些能够被杀毒软件查杀的老木马也能够很“安全”的完成盗取用户信息的目的,这也从另一个方面促使黑色产业链的从业者加强了以破坏杀毒软件为目的的程序开发。
wifi会中病毒或木马吗
Wifi本身只是一个数字传输形式,它本身与硬件无关,而病毒或木马需要依赖于计算机(包括嵌入式处理器)的运行,才能够进行破坏操作,因此,单纯意义上的Wifi是没有中病毒或木马这个说法的。
通常情况下,Wifi所在的路由器可能会和其它计算机组成一个局域网,在网上的数据,无论是Wifi的数据,还是本路由器中的有线网络中的数据,对于此局域网来说是可见的,就是说实际数据传输过程中,有可能会被其它计算机监听或截获,因此,Wifi本身,尤其是共享热点,其数据本身不是完全可靠的。
假如需要在公共Wifi连接上网,以下几种措施会减少被监听或泄露信息的风险:
避免登录极端隐私的软件,比如支付宝或淘宝等
经常对手机进行安全检查,避免手机中病毒或木马后主动上传数据
关闭相关软件的访问Wifi的权限,比如支付宝软件。
不要连接不可信任的Wifi热点,通常情况下酒店、餐錧提供的Wifi热点是相对安全的,不安全的Wifi热点可能不设置密码,这种热点的安全性是最低的。
网管如何清除内核级的木马病毒
网吧深受木马病毒的烦恼,一般的杀毒工具可以把病毒查杀掉,但是对于内核级木马病毒,能够穿透还原技术,一般的技术人员是无法解决的。作为网吧热点,针对这样难以对付的病毒,小编分享到清除内核级木马病毒的方法。
1.首先是要安装一个具备进程管理功能的安全工具软件,查看系统进程,可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对可疑进程是可以识别的,点击其中的IE浏览器进程,发现其中包括了一个可疑的木马模块hack.dll。
2.下一步可以看到多个被明显标识出的系统服务,说明这些服务都不是系统自身的服务。比如像是一个和名为Hack的服务较为可疑,因为它的名称和木马模块的名称相同。
3.找出工具软件中与文件管理相关的标签,在模拟的资源管理器窗口中,按照可疑模块的路径指引,很快发现了那个可疑的木马模块文件hack.dll,。
4.找到了病毒存在的根源,接下来就是病毒的查杀了:
a,在进程管理选项中首先找到被明显标识的IE浏览器进程,选中它后通过鼠标右键中的“结束这个进程”命令清除它;
b,接着点击服务管理选项,选择名为Hack的服务后,点击右键菜单中的“删除选中的服务”命令来删除;
c,再选择程序中的文件管理选项,对木马文件进行最后的清除操作;
d,在系统的system32目录找到hack.dll和hack.exe文件后,点击右键菜单中的“直接删除文件”命令,完成对木马的最后一击;
e,然后重新启动系统再进行查看,确认木马是否被清除干净。
按照小编分享的方法,对于这些穿透还原的内核级病毒,可以做到有效的查杀,以防传染到更多的机器,种植在电脑,希望对你们有帮助。